首页 > 最新动态 > 今日秋分,牢记“少吃4物,多吃4样”,去火润燥,安度仲秋!
最新动态
今日秋分,牢记“少吃4物,多吃4样”,去火润燥,安度仲秋!
2025-09-232
一半秋光 一半清凉



今天凌晨2点19分04秒,秋分节气准时到来。昼夜均分,阴阳各半,我们就正式迈进了深秋。


秋分时节,天高云淡,风清月明,大自然展现出它最平衡的美态。这是一个适合静心思考的季节,让我们在丰收的喜悦中,感受时光的静谧流转,体会生命成长的深意。


秋分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:立秋—处暑—白露—秋分—寒露—霜降。


湖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有些许凉意,天地间的气息逐渐在收敛。


秋分三候


古人用“三候”来观察节气的变化:


一候·雷始收声

夏天打雷是因为阳气盛,秋分后阳气渐弱,雷声自然少了。

二候·蛰虫坯户

惊蛰时虫子出洞,秋分后气温转凉,小虫子又开始封洞,准备过冬。

三候·水始涸

空气越来越干燥,水汽不再充沛,江河湖泊的水量也开始减少。


从这里能看出来:夏至时阳气升浮至极,所以热、湿、雷声多。


秋分之后,阳气开始沉降,天气渐凉。到了寒露、霜降,阳气会藏得更深,冷意也随之而来。


秋分与身体变化

节气变化最容易影响的就是呼吸系统。


秋分一过,昼夜温差大,感冒、鼻炎、咽炎、支气管炎等病人就明显增多。肺在中医里称“娇脏”,最怕冷热刺激,这个时候尤其要保护好。


再加上今年是甲辰年,湿气格外重。暴雨、回南天大家都感受过,湿气一重,整个人就容易疲倦沉重,甚至脾胃也会跟着出问题。


秋分怎么吃?


秋分饮食要顺应“收”的节律,少耗散、多滋润。


秋分之后,天地阳气逐渐收敛,阴气渐盛,气候趋于干燥。人体在这个时候也要顺应自然,做到“少耗散,多滋润”。饮食上讲究避燥、养阴、健脾、润肺。


少吃4物


少吃辛热香燥的食物


如辣椒、生姜、葱蒜、胡椒等。这类食物虽然能驱寒,但秋分后天气尚不算冷,过食辛辣会加重体内的燥热,反而容易出现口干咽痛、咳嗽甚至便秘。


少吃油腻和甘甜的食物


像肥肉、甜点、奶油蛋糕、饮料等。此类食物容易助湿生痰,加重脾胃负担。本就湿气偏重的年份,再吃太多油腻甜食,只会让人感觉更加沉重困倦。


少吃油炸烧烤的食物


油炸烧烤食物性燥,热量高,还容易生痰生火。秋季肺脏娇弱,本就怕燥,再加上这些重口味,往往加重咽喉干痒、咳嗽。


少吃生冷的水生食物


如生鱼片、冰饮、螃蟹、虾蟹类寒凉食物。秋分以后阳气渐收,过多生冷会伤脾胃阳气,使身体更易出现腹泻、胃寒、四肢冰凉。


多吃4样


1. 萝卜


“秋后萝卜赛人参”的说法。萝卜能清热化痰、宽中下气,最适合秋分后润肺消滞。


萝卜排骨汤:白萝卜切块,与排骨一同炖煮,加几片生姜去腥。汤清味鲜,既润肺又健脾。


图片


萝卜牛腩煲:萝卜与牛腩同煮,软烂入味,化湿消食,还能补充能量。


2. 花菜


花菜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,既能健脾开胃,又能润燥通便。


清炒花菜:加蒜片清炒,脆嫩可口,简单却最能保留营养。


图片


花菜炖豆腐:花菜搭配豆腐炖汤,清淡润口,适合胃口不佳的人。


3. 川贝


川贝是润肺止咳的常用食材,尤其适合秋燥引起的咽干、干咳。


川贝雪梨水雪梨去核切块,加川贝和冰糖蒸煮,能润肺止咳,老少皆宜。


图片


川贝百合汤:川贝搭配百合、银耳一同煮汤,滋阴润燥效果更佳。


4. 柑橘


柑橘类果品酸甜多汁,能生津润燥,补充维生素C,提高免疫力。


鲜食:剥开即食,最能解秋燥口渴。


图片


橘皮泡茶:吃完柑橘别丢皮,晒干后就是陈皮,泡茶能理气健脾、化痰止咳。


一句话总结:避燥护阴,健脾养肺,为冬天打好底子。


顺时而养,收而不散。


很多人说中医是玄学,其实它最务实。它告诉我们,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,不逆势,不妄动。


秋的本义就是“收”。秋不收,冬不藏。若秋天不懂收敛与积蓄,冬天又拿什么去抵御严寒?


秋分已至,立冬还会远吗?


愿你在这个秋分,收敛身心,稳养肺气,储备属于自己的“草粮与子弹”。等到冬日来临时,我们都能安然度过,心气从容。


朋友们,你们在秋分节气里有没有特别的养生习惯?是喝梨水、煲汤,还是早睡早起?欢迎留言分享,让我们一起好好过秋天。




秋分至  天转凉




点我访问原文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