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于春日的原野,满目皆是蓬勃的生机。当温润的风悄然拂过大地,吹绿了原野,唤醒了沉睡的万物,春分,这位温柔的使者,带着独有的诗意与浪漫,翩然而至。
春分时节,昼夜平分,阴阳平衡,正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机。
民间有言:“早洗灭阳气,晚洗生湿气”,洗澡这件小事,若时间不对,可能悄悄损耗初生的阳气,招致湿邪入体!
今天带你解锁春分后洗澡的“黄金法则”,避开3个关键时间点,养出好体质!
运动后
开春后,很多人开始了户外运动,尤其是阳光明媚的天气,爬山、跑步、跳广场舞的人逐渐变多,很多公园里随处可见的大人小孩和老人都开启了全民运动!
很多人运动后,身体会出汗,有的朋友会选择立马去洗澡。
殊不知,中医认为运动后人体处于“腠理开泄”的状态,此时阳气外浮,卫气不固,外界的寒湿邪气容易通过开放的毛孔侵入体内,导致“邪客于表”。
意思是人体经过剧烈运动后,心率加快,血管呈扩张状态,着急去洗澡会让血管急速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容易损伤心脑血管。
《黄帝内经》也提到:“汗出见湿,乃生痤疿”。运动后立即洗澡(尤其是冷水或过热水),可视为“湿邪”或“寒邪”入侵的诱因,引发感冒、关节疼痛等问题。
对于一些有高血压、冠心病的老年人来说,运动后切忌立马洗澡,而应该用干毛巾擦干身体,在屋内稍休息半小时以上,最好是能补充一些水分,等待心律恢复正常速度,呼吸心跳都平静下来,再去用38-40°左右的温水进行沐浴。
起床后
在我们国内,大部分朋友都是吃完晚饭,散步回来洗澡。而现在有一部分朋友效仿国外,起床后洗澡,其实这在中医看来是错误的。
《黄帝内经》里写道:“阳气者,一日而主外”,晨起洗澡如同“浇灭小火苗”,不利全天精力。
中医认为,早晨是人体阳气升发的“黄金期”,尤其春分后阳气稚嫩。此时洗澡会消耗阳气,导致头晕、乏力、手脚冰凉。
这其实是早上起床后人是空腹状态,血糖浓度会很低,洗澡时就更容易感到头晕乏力,有一些老人早上洗澡还有可能晕倒。
起床后 ,由于刚睡醒,我们的肾脏还在修复当中,需要通过饮食来慢慢恢复,这也是为什么说早餐对我们人体很重要。
因此,不建议大家起床后洗澡,会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。
睡觉前
很多朋友习惯在睡前去洗澡,认为洗的干干净净容易入睡。
其实在中医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指出:“湿气大来,土之胜也,寒湿受邪,肾病生焉。”
中医认为,睡前洗澡身体未完全干燥,湿气容易进入经络,导致头身困重、关节酸痛、舌苔厚腻等症状。
因此,建议各位朋友睡前1.5-2个小时洗澡,这样洗完澡,身体会自动升温,保证睡前身上是干燥的,也不会被湿气所干扰。
那么,除了留意洗澡的时间点,我们在沐浴的过程中,还有哪些做法可以帮助我们养护阳气预防疾病呢?
搓洗腋窝——预防心血管疾病
我们洗澡时,搓洗腋窝是很有必要的。
因为腋窝下有一个穴位叫做“极泉穴”,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、调气和血,从而有效防治冠心病、心绞痛等心脏疾病。
搓洗腹部——可缓解便秘
热水淋雨有助于血液循环,而我们在洗澡的时候顺时针按摩我们的腹部,也能帮助肠胃消化。
因为腹部有一个“中脘穴”,为胃之募,腑之会,具有和胃健脾之功。
经常按摩中脘穴,可促进肠胃蠕动,有效缓解便秘症状。
搓洗背部——可预防感冒
在中医的理念中,背部被视为“阳”之所在,而腹部则对应于“阴”。
人体的阳经大多循行于背部,因此,沐浴时适度搓揉背部,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与提升体内的阳气,还能促进脏腑间的阴阳平衡,增强机体免疫功能,成为预防感冒及缓解腰背酸痛的自然良方。
好了,以上就是本周的【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】,喜欢的朋友们,请点【推荐】和【点赞】!也欢迎分享至朋友圈,或许能帮到正需帮助的朋友。您的每一次转发,都是温暖的传递!
有想要了解更多其他养生内容,评论区给我们留言哦~
普及老年保健知识
倡导老年健康生活